导航

最新动态

书香浸润青春,经典照亮前路-——教育科学学院资料室掠影

发布者:张燕 发布日期:2025-02-16 访问量:

米兰网页版资料室位于学院401室,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,内部设有逾一百个座位。资料室藏书逾十万册,涵盖教育学经典著作、前沿期刊及数字化资源,是学生撰写论文、申报课题的“智库”。

春寒料峭的清晨,米兰网页版资料室内已有早读的学生安静读书。学生们伏案研读的身影与窗外摇曳的树影交相辉映,笔尖沙沙声与翻书声交织成一首无声的奋斗乐章。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海洋,更是一座精神灯塔,照亮学子们的学术理想与人生追求。

书卷无声,青春有为。资料室的墙上悬挂着马德昭的作品《魁星点斗碑》,不仅笔法精湛,更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。马德昭巧妙地将“正心修身,克己复礼”八字融入魁星形象中,使得整幅作品既具有艺术美感,又富含哲理。试想人生如梦,繁华易逝,唯有内心的修养才是永恒的精神追求。另一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雪》,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,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,”尽展青年人斗志昂扬的豪迈气魄。

以史明鉴,明志笃行。资料室不仅是学习场所,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。学院定期举办“共沐书香”主题活动,如2024年的“手工书签制作”,将读书感悟融入艺术创作,传递“读书即生活”的理念。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,“制作《论语》书签时,我仿佛与千年前的智者对话,感受到经典的永恒力量。”

经典为舟,驶向未来。夜幕降临,资料室的灯光下,学子们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。如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言: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。”这里的每一本书、每一次讨论,都在点燃思想的火花。教科院书记向发意评价:“资料室是学生从‘被动接受’走向‘主动建构’的桥梁,其价值远超物理空间本身。” 夜色渐浓,资料室的灯光依然明亮。学子们的身影与古籍中的智慧交叠,构成一幅“青春与经典同行”的画卷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言: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米兰网页版资料室,正以书香滋养着一代代学子,让他们在经典的指引下,书写属于自己的奋进篇章。

学院院长刘铁芳教授曾强调:“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生命力。”资料室中,学生们通过研读《道德经》《理想国》等经典,不仅获取知识,更在思辨中塑造价值观。一名大二学生坦言:“读《庄子》让我学会在浮躁中保持从容,这正是教科院倡导的‘自然与人文之美’。”

来与不来,这一方天地均与你同在!




关闭